返回首页

登录 / 注册

网站地图

广告 广告

• 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 >正文
  • 阅读量

  • 收藏
  • 480
  • 分享

中央厨房+冷链物流,能否成为预制菜产业的最优解?

 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,预制菜产业逐渐兴起,并成为近几年来餐饮食品行业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。

  据艾媒数据中心数据,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。


  在2023年7月31日印发的《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》中,明确提出要培育“种养殖基地+中央厨房+冷链物流+餐饮门店”模式,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,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……预制菜的发展已提升至扩大内需消费的高度。只是这里我们不禁想知道,“种养殖基地+中央厨房+冷链物流+餐饮门店”模式能否成为预制菜产业的最优解决方案?

  方案详解

  1、种养殖基地:提供优质原材料

  种养殖基地是预制菜产业的第一环节,负责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禽畜产品。在基地采用现代化的种植和养殖技术,如无公害种植、生态养殖等,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和安全性。同时,基地与科研机构合作,不断研发新品种和新技术,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
  2、中央厨房:加工烹饪半成品和成品

  中央厨房是预制菜产业的第二环节,负责农产品的加工和烹饪。中央厨房采用现代化的烹饪技术和设备,如高温消毒、真空包装等,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和卫生。同时,中央厨房还可以提升菜品研发能力,增加预制菜品类,并提升品质口感。

  3、冷链物流:保证产品新鲜和安全

  冷链物流是预制菜产业的第三环节,负责农产品的储存、运输和配送。预制菜与传统料理包相比保质期较短,对保鲜要求较高,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储存和配送,且下游客户较为零散产品需求多样,需要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技术满足高频率配送需求。

  4、餐饮门店:提供优质美食服务

  餐饮门店是预制菜产业的最后环节,负责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美食服务。餐饮门店采用在线点餐、外卖配送等服务,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升消费者体验。同时,餐饮门店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消费者需求,制作新口味的预制菜,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。

  简单来说,“种养殖基地+中央厨房+冷链物流+餐饮门店”这一解决方案有4点优势。

  一是品质控制:通过自有的种养殖基地,企业可以直接控制食材的质量和安全,避免了外部供应链可能带来的风险。

  二是效率提升:中央厨房的存在使得食品加工更加集中和规范,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,进而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,减少浪费。

  三是保障新鲜:冷链物流的使用可以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,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口感和营养价值的要求。

  四是顾客体验:通过餐饮门店的直接销售,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,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
  模式困境

  然而,“种养殖基地+中央厨房+冷链物流+餐饮门店”模式并非没有问题。

  以下是关于模式问题的详细分析:

  1.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:这个模式涉及从原材料生产、加工、运输到销售的整个过程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例如,建设和运营种养殖基地、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系统都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,而且在运营过程中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。

  2. 管理复杂性高:由于涉及多个环节,管理的复杂性相应提高。企业需要有能力协调各个环节,确保整个流程的顺畅运行。此外,还需要对食品安全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管,以确保产品的质量。


  3. 运营成本增加:与传统的餐饮业相比,这个模式的运营成本会更高。除了原材料生产、加工和运输的成本,还包括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、仓储成本,以及餐饮门店的租金、人员薪酬等。

  4. 技术需求高:实现这一模式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,如冷链物流技术、食品加工技术等。如果企业没有这些技术,就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研发或购买,这也会增加成本。

  5. 市场风险:由于这个模式涉及从种养殖到餐饮的全过程,所以它对市场的反应非常敏感。任何环节的市场变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模式的盈利情况,因此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预见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。

  区域化发展

  中国预制菜市场总体体量巨大,但在内部结构上却呈现出分散化、地方菜系繁多、口味偏好迥异、地域差异较大的特点。

  对于预制菜产业来说,要实现成本优势,需要朝着标准化、规模化的方向发展。然而,地方菜系和口味差异却成为菜品标准化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来源。

  此外,原料分散和供应链分散也是预制菜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难题。

  即使是食品标准化程度高的欧美地区,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。

  以美国的预制菜公司Blue Apron为例,这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预制菜服务商之一,它们的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销售,然后通过冷链物流将新鲜食材和配方卡片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。

  这种模式在美国非常成功,因为美国有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,而且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接受度也很高。


  然而,当Blue Apron尝试进入加拿大市场时,就遇到了一些问题。

  首先,加拿大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,这使得冷链物流的成本增加。

  其次,加拿大消费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也与美国有所不同,导致Blue Apron需要调整他们的菜单和配方。

  最后,由于加拿大的人口密度较低,这使得配送的效率受到影响。

  因此,区域化发展可能会是预制菜供应链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,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、饮食偏好、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,推出符合当地口味的预制菜,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,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。

  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美团在推出预制菜业务时,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,推出了针对不同地区的预制菜产品。比如,在四川地区,美团推出了麻婆豆腐、水煮鱼等具有四川特色的预制菜产品;在广东地区,则推出了盐焗鸡、豉油王鸡等具有广东风味的预制菜产品。

  写在最后

  综上所述,“种养殖基地+中央厨房+冷链物流+餐饮门店”模式可以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一种基础框架和解决方案,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,提高生产效率,同时也能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。

  然而,这一模式也存在着资金投入大、管理复杂、运营成本高等问题。

  因此,企业在选择这个模式时,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,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、管理能力、技术水平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。

  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,不代表九州物流网(http://www.wl890.com)观点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,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,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

关键词: 冷链,物流,行业,发展,